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中秋佳节,感悟总书记的家国情怀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9-21 10:08:00 打印 字号: | |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中秋佳节,月洒清辉。这个万家团圆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寄托着中华儿女对家最深切的乡愁、对国最深沉的依恋。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名言隽句,感悟他对家国真挚的赤子情怀。
  【“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
  无论身在何地,中秋的明月与月饼的香气,总能勾起游子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时,动情地说:“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万里之遥的祖国和亲人,祖国和亲人也牵挂着每一位海外游子。”
  他热情地说:“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我们这次来美国,给大家带来一些家乡的月饼,这是祖国人民的一点心意。”

2015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习近平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在这美满的夜晚,品着圆满的月饼,望向饱满的月亮,莫忘总书记的关怀——“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秋团圆,首先是家庭团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也正因为如此,家庭,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关切。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作用,总书记高度重视。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所以总书记谆谆教导: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2021年9月17日,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制作中秋贴纸画“月圆家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万家团圆的时刻,也是爱的教育的时刻,恰好适合感悟总书记的教导——“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过中秋,必赏月。中国人赏月的传统古已有之。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先祖正是如此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独特文化、积淀成深厚文明,成为亿万中华儿女足以寄托的精神家园。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是中秋节永恒的主题之一,正如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承德避暑山庄时再次强调的——“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避暑山庄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实地调研。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秋佳节,也是爱家爱国同频、家国情怀共融的一天。
  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家国情怀,中国人历来抱有。我们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
  今天,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弘扬家国情怀?
  “我们已经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党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坚定号召。
  江山万重,皓月千里,当你正享受这盛世中的天伦之乐时,让我们一起体会——“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
责任编辑:胡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