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百度研究院资深工程师张贺日前完成了今年工作清单中的重要一项:他与团队设计的mRNA序列优化算法,对加快疫苗和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5月2日由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是我们青年科研人员的兴趣所在、使命所在。”张贺说,未来将瞄准更多前沿技术攻关,让硬核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4月19日,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火箭公司总装测试车间,年轻的火箭装配人员聚在一起认真研讨。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从科研一线到田间地头,从雪域高原到大江南北,中国青年正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间表和路线图,决定了中国青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赋予了青年人才新使命和新任务,为青年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中展现聪明才智、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广阔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冯维江说。
年轻人不畏艰难、善于突破常规,能够在一些领域用新的方式打开局面。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农业新技术、管理新经验带到田间地头,推动乡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我们有客户渠道、数字技术,给老乡们卖鸡不是问题。”“85后”青年胡瀞文曾任一家深圳企业高管,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省龙游县人,在得知村中土鸡面临“养鸡容易卖鸡难”的困境后,毅然辞职并返乡创业。
免费提供围栏监控、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购买保险、饲养信息自动收集……胡瀞文通过数字技术、标准化养殖等新模式,推动养殖产业优化升级。她创立的“龙游飞鸡”品牌已在浙江省建立共富养殖基地1100多个,带动就业2100余人,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1月13日,在太湖源镇党群服务中心的直播间,青年创客在推荐自己种植的大米。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青年富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年初,在云南腾冲刘家寨村的皮影戏台上,“90后”非遗皮影传承人刘朝侃以NBA球星为原型制作成皮影人物,为乡亲们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皮影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腾冲皮影传承人,刘朝侃在皮影的演出形式和演出剧目上不断融合创新,但皮影的制作技艺仍恪守传统,“跨界合作让皮影戏的曝光度提升,也得到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如今,腾冲皮影戏院里,《腾冲往事》《龟与鹤》《大救驾》三个皮影剧目轮番上演,每天戏院都坐得满满当当。结合腾冲特色创作的《翡翠传奇》剧目也在积极筹措中。
现代化进程不是一帆风顺。面对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广大青年深植家国情怀、追求远大理想,主动作为、艰苦奋斗,积极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疫一线;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平均年龄25.2岁;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科考队去年登顶珠穆朗玛峰,中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青年发展作出了战略擘画。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新时代青年群体奋斗观调查报告(2022)》显示,中国新时代青年群体奋斗强度较高,九成以上受访者有着明晰的奋斗规划。
中国青年拥有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面向科技前沿的眼光,始终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积极贡献智慧力量。
4月2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青年代表柳济琛(左)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谢锷 摄
在202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上,中国青年代表就“水下生物”“陆地生物”“优质教育”等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了青年方案;几十万名海外中资机构青年员工在世界各地辛勤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超700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在20多个国家开展医疗卫生、农业技术、工业技术等方面服务。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冯维江说,用奋斗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青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