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12-12 17:16:59 打印 字号: | |

核心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其中之一是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深入贯彻落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指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决定于经济基础,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这对我们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党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这为我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指明了方向。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需要二者共同发展。文明是一个整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需要二者相互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同时,物质文明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相互提出更高要求,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需要二者动态平衡。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需要发挥更大作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文化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既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有精神财富极大丰富。

以“两个文明”相协调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明确要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精神世界将更加丰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推动“两个文明”相协调为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没有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的物质文明建设,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没有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主要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无源之水。新时代以来,党领导人民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正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同样,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提升的过程,不可能齐头并进。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特别是要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以“两个文明”相协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坚信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应该是相互统一的,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追求物的全面丰富,更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见物不见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见物更见人,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让人民共享“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既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厚植物质基础、夯实物质条件,又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执笔:沈湘平)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2日 09 版)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曾文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