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破解互花米草治理难题的津冀样本——一起外来入侵物种行政公益诉讼案的启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5-10 17:56:51 打印 字号: | |

 直到天津市北部互花米草治理工程进入养护期,蔡家堡渔民高井山才知道,在海岸线上随处可见的这种长得像稻穗的植物,是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互花米草。

  当前,我国多地正在大规模除治互花米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在天津调研了解到,自津冀两地检察机关跨区域协作、开展行政公益诉讼以来,两地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长远来看,海洋生态修复仍需因地制宜优化治理方法,进一步加强各种治理方法的研究和试验。

  昔日“海岸卫士”成“生态杀手”

  互花米草为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具有耐碱耐淹、繁殖力强、根系发达等特点。

  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之初,互花米草曾在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减缓海岸线侵蚀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沈继红回忆,1994年台风登陆浙江温州时,曾一度掀起平均7米高的海浪,导致70%石筑海堤被毁,但有15公里海堤因为堤外200米宽的互花米草带的消浪作用而被保住了。

  “但随着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地区不断扩张,种群面积持续增长,其生态危害逐渐显现。”沈继红说。

  研究发现,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不仅会挤压其他植物生存空间,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还会改变沿海滩涂生态系统结构,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也会对潮水的正常流动产生阻碍,降低江河入海口泄洪能力、制约沿海地区发展。鉴于其入侵性和危害性,互花米草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和《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在天津,密集的互花米草群落及其发达的根系严重抑制螺类、贝类、蟹类等大型底栖生物的生长栖息。据天津渔民张先生回忆,互花米草在光滩上大片蔓延后,他们过去经常捕捉的海螺、贝壳等逐渐难觅踪影,此前常在此落脚的候鸟也少了许多。

  沈继红介绍,中国是全球受互花米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21年一项遥感数据显示,我国沿海盐沼的48.3%已经被互花米草占领,极大威胁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

  津冀联合破题成果初步显现

  4月初,记者来到天津市一处滩涂看到,此处已经完成互花米草的刈割工作,进入翻耕阶段,十多只海鸥在翻涌的浪花间捕食。

  “短短三年时间,这里的贝壳鱼虾明显多了,各种鸟类也明显多了。”今年52岁的高井山同样感受到互花米草治理带来的环境变化,对未来充满期待,“过不了多久就又可以在这里捞鱼捕虾了!”

  时钟齿轮拨回三年前。

  2021年4月初,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在履职中发现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沧州市沿海滩涂有成片生长的疑似互花米草的植物。初步调查发现其在天津沿海滩涂大量分布,多处点位已经形成单一植物群落,本地盐沼植物几近消亡。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七检察部助理检察官尤增良介绍,发现案件线索后,工作人员依据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检察院建立的合作机制,将案件线索同步移送至沧州市人民检察院。

  2021年12月3日,两地检察机关分别对负有监管职责的7家行政机关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此后,津冀两地检察机关同步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提取入侵植物样本,委托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检测中心站进行鉴定和危害性评估。

  2022年5月6日,津冀两地检察院联合举行线上听证会,参会人员一致认为,互花米草威胁海洋生态安全,应当立即开展治理工作;2022年8月10日,津冀两地检察机关对负有外来物种监管、生物多样性治理和海洋、海岸线保护修复职责的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两地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有序推进治理工作。天津将互花米草治理工作纳入“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立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指挥部,统筹治理工作。沧州市对全市互花米草分布面积坐标、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详查,承担主要治理工作的沧州黄骅市政府将互花米草治理工作纳入到2023年海岸带保护修复治理工程。

  目前,天津市北部互花米草已治理完毕,现进入养护期,确保互花米草不再复萌;南部互花米草治理工程也已经完成刈割工作,进入翻耕阶段。黄骅市专项安排互花米草治理项目资金,现已完成刈割工作,进入翻耕阶段。

  破解海洋生态难题仍需多管齐下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津冀两地检察机关共同推进地方政府联防联控共同治理的措施,为解决跨区域海洋生态难题提供了很好的示例,但海洋生态问题复杂多变,仍需多管齐下、久久为功。

  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缺乏互花米草风险等级和治理的评判标准。为填补这一空白,天津市检察机关主动对接国家海洋标准与计量中心,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2023年11月24日,《互花米草入侵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和《互花米草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指南》两项标准由中国海洋学会批准发布。“这一成果为海洋生态修复提供了经验借鉴。”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原站长秦平说。

  “大规模除治已初见成效,但后续管护压力仍然较大。”秦平说,从全国其他地方的经验来看,互花米草复发率高,一些地区治理效果难以持久。

  为此,天津市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工作推动人大立法。2023年11月29日,天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首次以立法方式明确地方政府职责。“天津市常态化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作从此‘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尤增良说。

  受访专家表示,温度和高程等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分布的重要因素,需进一步因地制宜优化治理方法。

  天津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建议,应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互花米草分布、海岸带侵蚀状况等基本现状,结合防止海岸带侵蚀、提升生物多样性等不同的生态功能目标,从实际需求角度开展互花米草的治理工作。

  在治理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各种治理方法的研究和试验。沈继红举例,化学法治理互花米草过程中使用除草剂,其对潮间带沉积环境、临近海域水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秦平也表示,光蝉、玉黍螺等食草动物可以降低互花米草的生长繁殖数量,但容易造成二次入侵。“要避免生态系统的二次破坏或污染,同时考虑生态修复的经济可行性,实施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修复模式。”沈继红说。 (记者尹思源)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曾文卉